文章分類Article
老屋翻新怎麼選材?Material Drenching 打造新竹質感宅
在觸感與材質之間,住家的靈魂被安放。
每個人心中,都有一種對「家的質地」的想像:是溫潤如木?是沉靜如石?還是柔軟如布?這些感知,並非只是視覺的堆疊,而是空間給我們最直接的語言——材質。
在設計界流行多年的「Material Drenching」,正是一種讓材質不再只是背景,而是主角的設計方法。
當這樣的手法,落地在新竹這座風與光共舞的城市中,我們開始看到一種全新的、沉浸式的居家質感。
一、什麼是 Material Drenching?從國際潮流到在地實踐
Material Drenching,直譯為「材質渲染」或「材質浸潤」,是一種將特定材質大面積運用在牆面、地板、天花、家具甚至軟件上的手法。與其讓材質成為配角,不如讓空間整體浸泡在一致性中,形塑出一種有溫度、能被感知的場域體驗。
國際案例趨勢:
- 丹麥 Norm Architects 善用石材與深色木質,打造靜謐禪感。
- 日式設計師片山正通運用大面積灰泥,創造像「時間凝結」般的空間。
在地應用觀察:
在新竹,我們發現愈來愈多屋主不再追求風格標籤(北歐、現代、輕奢),而是開始問:「我想要一種什麼樣的感覺?」
這正是 Material Drenching 的核心——「風格不說話,但材質會低語。」
二、新竹氣候下的材質選擇:既要耐候,也要有感
新竹的氣候條件:
- 年平均濕度約 78%,雨季時長
- 年風速全台最高,粉塵與空氣流動強
- 日照足、紫外線偏強,室內溫度波動明顯
因此,材質不只要美,更要適應以下三個條件:抗潮、穩定、不易變形。
推薦材質清單:
1.防潮木皮/實木貼皮
外觀自然,但結構穩定、不易因濕氣膨脹。
適合用於櫃體、電視牆與天花板包覆,營造出「被木包圍」的安全感。
2.灰泥塗料(Mineral Paint)
天然礦物質組成,透氣、抗菌、觸感帶有溫度。
可用於牆面或天花,替代冷硬的乳膠漆,營造靜謐沉穩氛圍。
3.石材(人造或天然石板)
抗潮抗污,極適合新竹氣候中的浴室與玄關。大面積鋪設時,能創造出一種「地景室內化」的空間體驗。
4.布藝與織品
高密度棉麻、亞麻布等,具吸音、柔化光線與親膚觸感。
適用於窗簾、床頭板、沙發,強化空間「柔性包覆感」。
三、空間實例解析:從觸感開始定義場域氛圍
材質的力量,不在於單一的美觀,而是「它如何串起你與空間的關係」。
浴室:石板與水氣的沉浸交會
- 大面積使用灰階石板,搭配隱藏式排水與簡約龍頭
- 濕氣在牆面滑落時的肌理感,讓人有一種「像在山泉旁沐浴」的錯覺
- 不需要香氛,也有天然療癒力
客廳:木質鋪陳下的溫潤安心
- 使用淺色防潮木皮包覆電視牆與收納櫃體
- 天花加上一道同材質的L型轉角包覆,讓光線折射時更有流動感
- 地板選擇仿實木SPC,兼顧美感與耐磨實用
臥室:布藝、光線與皮膚的親密對話
- 床頭延伸牆選擇柔霧布質包覆,讓背躺時多了安全感
- 窗簾層層疊疊(遮光+紗簾),配合間接光源,打造有呼吸感的睡眠場域
- 地毯與抱枕延續相近織感,材質渲染完成感官閉環
四、預算考量與替代方案:質感,不一定要花大錢
許多屋主在初期聽到「大面材質鋪陳」常會反應:「那預算會不會爆表?」
其實只要搭配得宜,材質的氛圍感,是可以用替代材達成的。
精選替代方案:
- 木地板→SPC仿木地板
外觀自然紋理清晰,防潮耐刮,價格約為實木1/3。
- 實木櫃體→系統櫃貼木皮/PET面板
同樣能有溫潤感,結構穩定,不易變形。
- 天然石材→人造石板/SPC仿石紋磚
成本降低約40~60%,但視覺與觸感仍可滿足大面敷設的需求。
設計的本質從來不是「砸重金」,而是「用有限的資源,構築無限的感受」。
五、屋主案例分享:從冰冷無感,到有溫度的家
「我本來只想做簡單現代風,但住進來後覺得家好冷…」
——新竹女屋主M小姐,育有一對雙胞胎
M小姐原本選擇全白牆+黑玻+灰磚地,營造乾淨感。
但入住半年後,孩子總說:「家裡好像都不想待太久。」
後來她重新找設計師進行材質調整:
- 電視牆改用淺色橡木紋板
- 沙發換成布藝款+厚地毯
- 書房加入木質收納+絨布窗簾
三個月後,她寫信給我們說:
「家的溫度真的不是色卡決定的,而是材質的觸感,讓人願意停下來。」
六、結語:材質是家的語言,值得被用心書寫
每一塊木皮、每一道紗簾、每一片石板,
都是空間對居住者發出的輕語:「歡迎你,回家。」
我們總說設計是空間的語法,而材質,就是那些不需要翻譯的情緒字眼。
當家不只是好看,而是好觸、好聞、好靠近,那才是真正的質感居家。
願你在設計新竹的每一個家時,
不只問:「這個空間看起來怎麼樣?」
更要問:「這裡的觸感、溫度、聲音,是你想回來的地方嗎?」
屋主知識
關鍵詞:新竹室內設計、Material Drenching、材質選擇、質感居家
邀請你/妳一同加入生活共感計畫。歡迎追蹤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