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類Article
家的配色怎麼決定?一文了解 Color Drenching 是什麼|新竹室內設計
家的色彩不是牆上的顏料,而是情緒的迴響。
人住進空間,心也會被空間染色。
冷與暖、暗與亮、濃與淡——這些色彩之間的過渡,從來不只是視覺的事,而是你如何感受那個家的方式。
當你選擇一種色彩,你其實也在選擇,一種你希望自己成為的狀態。
一、色彩心理學:當顏色碰觸情緒
色彩設計從來不只是美感堆疊,而是「用顏色回應生活」。在室內空間中,色彩影響的不只是喜好,還有情緒、節奏與內心狀態。這正是 Color Drenching 的核心精神——讓整體空間被一種主色調情緒渲染,產生沉浸式氛圍。
常見色彩情緒關聯:
- 藍色:安定、理性、放鬆
- 綠色:平衡、療癒、專注
- 粉色/米白:溫柔、親密、柔和
- 深棕/焦糖色:安全感、穩定、溫暖
- 深灰/墨色:安靜、內斂、集中
當這些顏色不再只是小面積點綴,而是被大面積使用在牆面、天花板、櫃體甚至家具上,就會產生一種「我住進了這個情緒裡」的感覺。
二、新竹屋主適合的色調配方:溫潤、平靜、有層次
新竹的氣候特性——風大、日照強、光影流動快——讓空間若採用過於冰冷或飽和的色彩,反而容易讓人感到不安或疲憊。因此,我們常建議新竹地區的屋主選擇以下幾種色系,來與環境形成良性對話:
1. 焦糖棕:給人一種「家是歸屬」的底氣
適合客廳主牆、餐廳牆面或書櫃背板,搭配木質地板或暖光燈具時,會讓空間像一杯濃郁拿鐵般溫潤可親。
2. 墨綠色:在深色中創造專注與沉靜
特別適合書房或靜態空間。搭配金屬或深木家具,有一種「心慢下來了」的質感。
3. 奶油白:不是冰冷白,而是帶黃調的溫柔過渡色
用於臥房與走道最合適。它能柔化光線,也讓空間更有親和力,避免常見的「太白、太亮、太冷」。
三、全覆與局部:顏色的使用方式,也改變了情緒強度
Color Drenching 不等於整間刷同一色。它的關鍵,在於一致性與沉浸感的設計節奏。我們可以透過兩種方式來應用主色:
全覆(Full Drench)
牆面、櫃體、天花板甚至地板皆使用同色或近色。
適合營造沉浸式閱讀空間、冥想房、SPA衛浴等。
優點:氛圍明確、情緒一致
注意:須搭配適當光源與材質,避免壓迫感
局部鋪陳(Partial Drench)
僅在主牆或家具群做色彩延伸,其他區域使用中性色配合。
適合大多數住宅空間,既能展現個性,也能維持空間平衡。
優點:變化多元、搭配彈性高
注意:比例拿捏須細膩,避免色塊凌亂
四、燈光×色彩的互補:讓色彩不再只是平面視覺
顏色不會自己發光,真正讓它「有情緒」的,是燈光的陪伴。尤其在新竹這樣日照強烈但午後易昏暗的城市,如何運用光源搭配色彩,決定了一個空間的呼吸感。
白天:自然光與色彩的「對話」
- 北向房間建議使用淺暖色調(如奶茶米)來彌補自然光不足
- 西向房間建議搭配窗簾過濾光線,避免色彩過曝或褪色
夜晚:燈光調性與色彩的「共鳴」
- 冷光 × 藍灰色:理性冷靜,但易失溫
- 暖光 × 焦糖棕/米白:有層次、有安心感,適合臥房與客廳
- 投光燈 × 墨綠或深灰牆:創造藝術氛圍感,如同在畫廊中生活
色彩+光源=空間的情緒雙語系統。你看見的顏色,其實也在訴說「這裡,是怎麼讓人感覺的」。
五、常見錯誤與修正建議:別讓顏色變成生活負擔
很多屋主在裝潢時,會在 Pinterest 或小紅書找到喜歡的色彩搭配,但實際搬到自己家時卻發現:「怎麼看起來不對勁?」
常見錯誤與建議修正如下:
過度飽和色(寶藍、正紅、大面積黑)導致壓迫感
改用柔霧版本(霧藍、酒紅、墨黑),並控制比例不超過 30%
顏色太多(主牆一色、櫃體一色、抱枕一色)導致失焦
遵守「60-30-10 法則」:
60% 主色(牆+大面積)|30% 輔色(家具)|10% 點綴(抱枕、畫框)
只看白天樣貌,忽略夜間燈下的顏色變化
在不同時段測試油漆色板/材質樣品,確認色彩穩定性
顏色的錯誤,不一定是顏色本身不好,而是你「用了不對的方式,說了不對的話」。
六、詩意結語:讓色彩替生活,標記每一種心情
每一道牆,其實都可以是心情的鏡子。
你選擇了奶油白,也許是因為你想溫柔對待疲憊的自己;你選擇了墨綠,是因為你開始想擁有一點專屬的安靜。
在我們的經驗裡,最動人的空間從來不是風格多吸睛,而是顏色說話了。說:「這是我,這是我想留下來的感覺。」
設計色彩,其實就是在為生活,畫下情緒的註解。
屋主知識
關鍵詞:新竹室內設計、Color Drenching、居家色彩、情緒空間
邀請你/妳一同加入生活共感計畫。歡迎追蹤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