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類Article

竹意與地氣融合:將新竹竹文化轉化為設計風景

在設計語言日益全球化的今天,我們更想問一個問題:

什麼,才是屬於「這裡」的美感?

對新竹來說,答案或許藏在它的名字裡——「竹」。

從地名、文史、氣候到工藝,新竹的城市性格早已與竹緊密共生。

設計師若能回到土地,從文化與地氣中取材,將「竹」轉譯為室內空間的一部分,

那麼生活的美,將不再只是風格選項,而是一種日常的文化回應。

 

 


 

一、新竹 × 竹文化:從歷史到當代的隱形基底

竹,是新竹的地景、語境與材料文化。

清代以來,新竹因地勢與氣候適合竹類生長,竹林與竹編工藝逐漸形成特色產業。

竹籬、竹簾、竹棚架、竹椅——都曾是日常用品。

即便在現代都市中,那些記憶被水泥遮蓋,

但「竹」的精神——堅韌、輕盈、有韻律感的留白,依舊是我們能挖掘的設計線索。

在新竹設計一間家,不妨試著問自己:

能不能不只是放植物、挑材質,而是——讓空間也「有竹氣」。

 


 

二、竹意設計三原則:從元素到氛圍的在地轉譯

在當代室內設計中運用「竹文化」,並非僅止於材料選用,而是更深層的語意轉化。

 

✦ 1. 韻律留白|竹林留白感 × 動線節奏

竹林不是密,而是有「間距感」。

空間規劃上,可透過線性動線、對稱轉折與呼吸區,模擬竹林穿梭感,營造可行、可觀、可停的節奏感。

 

✦ 2. 竹材語言|自然材質 × 肌理保留

使用真竹或仿竹材時,保留其節點與纖維紋理,

搭配淺木色系、亞麻織品與霧白牆面,強化**「呼吸感 × 靜謐感」的視覺語彙**。

 

✦ 3. 垂直比例|高挑格柵 × 光影投射

竹子筆直向上,代表節節高升、也象徵心性挺拔。

以格柵、竹編屏風或立體植栽架營造空間垂直感,

並運用自然光或投光燈營造出如竹林中光斑變化的氛圍。

 


 

三、場域應用案例:竹意 × 空間的五種對話

1|玄關|竹節迎賓牆 × 石材踏腳面

  • 材質選用淺色竹皮搭配灰階洗石子
  • 可加入懸掛式竹編燈具,讓入門即見在地文化溫度

enlightened 像走進一段記憶,也像準備進入一種生活儀式。

 


 

2|客廳|格柵主牆 × 竹編家具搭配

  • 背牆採用竹型格柵或仿竹飾面,柔化音場與光線反射
  • 家具選用藤竹混織+織物軟件,融合坐感與觸感
  • 地面搭配亞麻色調地毯,收斂視覺,提升沉穩感

enlightened 不是擺滿竹,而是讓竹的線條,安靜地存在。

 

 


 

3|書房|竹節燈飾 × 留白閱讀區

  • 採用細節感強的竹枝狀造型吊燈,營造靜心閱讀氛圍
  • 書桌兩側設置開放層架,展示竹製文具與編織小件
  • 留白牆面搭配霧灰/灰白色牆漆,與材質共構安定感

enlightened 在這裡閱讀,不只是追知識,更是靜心的修行。

 


 

4|浴室|防水竹飾面 × 石材洗手台

  • 壁面局部使用碳化處理竹板,提升耐濕抗黴性
  • 搭配洗石子地板、懸空木櫃與燈帶柔光,打造像野溪洗手般的自然體驗

enlightened 水流聲、竹影動,一場每日最簡單的潔淨儀式,也值得詩意對待。

 


 

5|陽台|竹棚架 × 垂直植栽

  • 架設輕型竹棚,結合可攀藤的垂直綠牆
  • 坐墊區使用竹蓆+純棉坐墊,低姿態休憩角落
  • 搭配智慧滴灌與感應燈光設計,融入科技而不突兀

enlightened 竹,在這裡不是裝飾,而是與風、光與時間共處的結構體。

 


 

四、文化與地景的對應:設計不只是「美」,而是「對」

對設計師來說,美感只是起點,「對得起這個地方」,才是永續設計的真正基礎。

 

在新竹這樣一座歷史與科技並行的城市,

將「竹」納入設計,並非流行風格的選擇,而是一種地氣回應:

  • 讓人記得這裡曾有竹林
  • 讓空間承接這裡的節奏與習性
  • 讓下一代在這樣的空間裡,也知道「竹是什麼感覺」

 

enlightened 文化,不需要被過度說明,而是被自然活用。

 


 

五、詩意結語|讓竹的心性,住進日常風景裡

竹,是中空的,它不爭,也不滿;

它彎而不折,高而不傲,

像極了我們理想中一個家的模樣。

當設計不只是建材的堆疊,

而是將一座城市的名字、一段土地的節奏,靜靜融入每一次呼吸、每一道光影中,

那麼,所謂風格,就成了一種延續地方記憶的方式。

讓竹的心性,住進你家的每一道風景裡。

 


 

enlightened 屋主知識

關鍵詞建議:新竹室內設計、竹文化、在地材質、文化設計語言

邀請你/妳一同加入生活共感計畫。歡迎追蹤+

https://www.wootahousedesign.com

TOP